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82-02
银行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通过资本的运营达成增值的特殊种类的企业。在经济系统的进步过程中,银行发挥着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和金融服务等多项要紧功能,伴随实体经济进步对金融服务需要的不断深化,银行的服务范畴和职能不断拓展。从不一样的视角,可以将银行分为不一样的类别,比如商业银行可以分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近年来,国内银行业飞速发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二季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商业银行的总资产113.09万亿元,累计达成收益7 531亿元,不好的贷款率为0.96%。
近年来,外资不断进入国内金融体系,尤其是外资银行飞速发展,外资进入国内银行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设立外资独资银行,花旗、东亚等外资银行就是外资银行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是通过参股的形式进入国有银行体系,比如中国建设银行既有内资股股东,也有美银、谈马锡等外资股东。外资进入形成了国内金筹资本市场的有益补充,提升了银行业对企业筹资的支持能力,减少了金筹资本市场的垄断程度,但同时,外资的进入也对国内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剖析外资进入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应付方案,对于发挥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协同效应,促进国内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进步具备要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外资进入对国内银行业带来的机会
外资进入有益于提升银行业的效率、有益于优化银行业的职员、有益于银行业管理革新、有益于银行国际化进步:
1.外资进入有益于提升银行业的效率。银行业投入人力投入和资本投入,产出可以用资本利率、不好的贷款比率等指标测度,二者比值即为银行业效率。陈玉罡、孙振东、刘静攀(2011)从不完全契约理论和资产专用性理论的视角研究了境外策略投资者对国内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以国内28家银行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境外策略投资者对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提高用途明显。
2.外资进入有益于优化银行业的职员。银行业是典型的智商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银行业进步的非常重要的资源。然而,伴随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规范增强、同业跨业角逐加剧等银行业外部原因与国内银行业素具备的管理模式滞后、勉励方法不足等内在原因,银行常见出现辞职的现象,2016年,已有16家A股上市银行共有30位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层出现变动或辞职。外资进入在带来金筹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国际化的金融人才,有益于带动国内银行业从业职员国际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3.外资进入有益于银行业管理革新。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内银行业脱胎于国有企业体制,行政化管理程度较高。外资银行通过参股国有银行,达成了国有银行股权结构的多样化,比如中国建设银行既有内资股股东,也有美银、谈马锡等外资股东,外资股东的介入通过向银行委派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层的形式行使权力和义务,外资的进入将通过决策行为的多样化减少国有银行的行政化程度,提升决策的合理性。
4.外资进入有益于银行国际化进步。外资进入在带来资本的同时也向国内银行带来了一流的金融商品、复合型的金融人才、国际化的管理方法和服务理念,尤其是外资银行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将为国内银行的进步发挥典型示范用途,同时,国内金融体系在达成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享受了开放国提供的金融准入机会,从而为国内银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参与合作和角逐提供了平台,能够帮助国内银行的国际化进步。
2、外资进入对国内银行业的挑战
1.外资进入加剧了金融市场角逐。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进步?l生变化,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升引致了外资银行进入国内资本市场,在带来全新的服务力量、服务模式的同时,加剧了金融市场的角逐程度。外资进入后,通过进入银行、保险、出租等银行金融业和非银行金融业,与外资银行在并购基金、个人投资理财管理等范围丰富的从业经验,势必进一步加大国内金融市场的角逐程度。
2.外资进入加强了金融监管困难程度。近年来,针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重压加强、金融风险在某些区域、行业或时点上有所积聚的状况。加大金融监管落实国家货币政策、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性的要紧举措,国内打造的银行业存款筹备金规范等就是国内金融监管的要紧规范安排。外资银行因为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在金融监管的过程中更具备灵活性。
3、国内银行业应付外资进入的方案
1.革新银行业监管模式。加大金融监管、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服务国内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外资金融对国内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应积极革新银行业监管模式:第一,加大金融监测,推行监控金筹资产分布状况,准时解决和处置金融风险;第二,提升金融监管覆盖程度,对一些跨市场、交叉性的新品、新业务要通过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最后,加大金融行业协会建设,通过行业协会等多层次监管机制的补充健全银行业监管体系。
2.加大银行业品牌建设。银行业作为特殊种类的企业,品牌价值对其进步具备决定性意义,加大品牌建设也渐渐上升到国内银行业的策略层予以推行,比如招商银行最早提出“因你而变”的品牌定位口号,随后,工行银行提出了“你身边的银行”、建设银行提出了“善建者行”等品牌口号。银行业加大品牌建设,第一,应拟定明确的品牌策略;第二,要加大品牌宣传,积极借助网络、移动媒介等各种形式进行品牌营销;最后,应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品牌文化的注入。 3.加大金融商品革新。金融商品革新是银行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点所在,近年来,网络金融飞速发展,以云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新浪潮正推进着网络金融新权势的迅速崛起,不断撞击着传统金融范围的大门,其业务涉及范围从第三方支付结算,到对银行存款的资金分流;从个人消费信贷,到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地向银行的零售顾客渗透并蚕食银行的固有市场。比如,中国光大银行不断增强网络推广营销的投入强度,加大电子银行建设,现在,光大银行在网络推广营销方面的投入强度已经占到其推广成本总额的一半以上。银行业需要积极适应网络金融的进步需要,需要加大金融商品革新,才能在与外资银行的角逐中维持竞争优势。
4.积极推进职员持股。勉励不足与勉励方法的局限性是致使银行系统职员辞职的要紧原因之一,也是减少国内银行活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瓶颈。通过职员持股的形式可以形成银行利益有关主体的合力,形成激起银行人力资源的内在勉励机制,提升职员对于银行的组织认可感和责任感,从而有效发挥勉励体系对于职员的勉励功能。实践中,可以以经营绩效为推行股权勉励的触发条件,以中高层管理职员为对象进行适合股权勉励。
4、结语